一、附件瘤的基本概念与发病机制
女性附件特指卵巢与输卵管组成的生殖附属器官,附件瘤即发生在此区域的占位性病变。临床数据显示,约30%育龄女性会经历不同类型的附件肿块困扰。这些病变根据性质可分为功能性囊肿、炎性包块和肿瘤性病变三大类。其中卵巢作为女性激素分泌和卵泡发育的重要器官,其囊肿发生率显著高于输卵管病变。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附件肿瘤早期并无明显症状,往往在体检时通过超声检查偶然发现。
二、功能性卵巢囊肿的典型表现
功能性囊肿是最常见的附件瘤类型,主要包括卵泡囊肿和黄体囊肿两种。这类囊肿与女性生理周期密切相关,直径通常小于5cm,多数可在2-3个月经周期内自行消退。患者可能出现月经周期改变或轻微下腹坠胀感,但约60%病例无明显临床症状。当囊肿发生扭转或破裂时,会引发急性腹痛等急腹症表现。超声检查可见单房薄壁囊性结构,囊液清亮无分隔,这是与病理性囊肿的重要鉴别点。
三、病理性卵巢肿瘤的分类特征
区别于功能性囊肿,病理性卵巢肿瘤具有持续增长特性,主要包括浆液性囊腺瘤、粘液性囊腺瘤和畸胎瘤等类型。浆液性囊腺瘤约占良性卵巢肿瘤的25%,多为单侧发生,囊壁光滑且内含清亮浆液。粘液性囊腺瘤则更易发展为巨大囊肿,其黏稠囊液可能引发腹膜假粘液瘤。成熟畸胎瘤(皮样囊肿)因包含毛发、油脂等胚胎组织成分,在影像学检查中呈现特征性表现。这些肿瘤虽多为良性,但存在一定恶变风险,需要定期随访监测。
四、输卵管相关病变的临床特点
输卵管积水是较常见的附件瘤样病变,多继发于盆腔炎性疾病或子宫内膜异位症。患者常有慢性下腹痛、不孕等临床表现,超声显示腊肠样扩张的管状结构。输卵管系膜囊肿则属于先天性发育异常,通常体积较小且无症状。值得注意的是,输卵管癌虽然罕见(仅占妇科恶性肿瘤1%),但其早期症状隐匿,常表现为阴道排液和盆腔包块,需要提高警惕。这些输卵管病变的诊断往往需要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和腹腔镜探查。
五、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特殊性
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(巧克力囊肿)是具有特殊病理机制的附件瘤。异位子宫内膜组织随月经周期发生出血,形成充满陈旧性血液的囊肿。患者典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、性交痛及不孕,CA125指标常有轻度升高。超声检查可见囊壁厚薄不均、囊液稠厚的特征性"磨玻璃样"回声。这类囊肿虽属良性病变,但具有侵袭性和复发倾向,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患者年龄和生育需求。
六、附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要点
完善的附件瘤评估需要结合病史、体检和辅助检查。妇科双合诊可初步判断肿块位置、大小和活动度,经阴道超声能清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。肿瘤标志物如CA
125、HE4有助于鉴别良恶性,而MRI检查对复杂囊肿的分型诊断价值显著。临床需重点鉴别生理性囊肿与肿瘤性病变,单纯性囊肿与脓肿,以及原发肿瘤与转移性病灶。对于绝经后女性新出现的附件包块,尤其需要排除恶性肿瘤可能。